【活動公告】5/4/2025[北海潮音]暨[大乘佛法社會學]論壇主題:如何面對現代性的弔詭?—哲學與宗教的在地回應

【活動公告】5/4/2025[北海潮音]暨[大乘佛法社會學]論壇主題:如何面對現代性的弔詭?—哲學與宗教的在地回應

主題:如何面對現代性的弔詭?—哲學與宗教的在地回應
主講:林遠澤
主持:林鎮國
圓桌座談:「大乘佛教社會學建構」研究團隊:楊蓓、嚴瑋泓、林佩瑩、Matt Orsborn、劉怡寧、鄧偉仁 
時間:2025年5月4日週日 上午09:00-12:00
地點:法鼓德貴大樓10F會議廳
形式:公開演講、圓桌座談/線上
合辦單位:北海潮音、江味農特設講座、中華佛學研究所

 活動主題: 

「現代性的弔詭」指現代化造成社會系統與生活世界之間的分裂,使得後者的意義空間受到扭曲異化;現代化既是不可逆轉的可欲性進程,卻又帶來各層面深重的不安與衝突。如何將社會系統與意義世界重新整合,成為當代思想(包括法蘭克福學派哈伯瑪斯和霍耐特二位哲學家)的關注議題。

針對哈柏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在實踐上的乏力,林遠澤教授在其新著《批判理論與儒家的當代對話》(政大出版社,2025)質疑:「看似進步的現代化現象,又為何會使個人主體失去以意義理解為導向的溝通行動能力,從而使人的自由解放似乎完全失去了希望?」為回應此問,他在同屬法蘭克福學派的霍耐特思想上獲得啟發:除了強調批判理論的病理學、否定性、解放性的性格之外,還要求正視社會病態所引生的痛苦及其消解之道。為了分析社會理性的誤用及其造成的痛苦,不能僅訴諸康德的自律倫理學或道德主體性的建立,還需要建立受到黑格爾哲學啟發的相互承認的禮儀與團結。

此次演講和論壇主題是,從在地的處境出發,宗教(包括佛教)作為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,如何面對現代化弔詭的難題(系統構成愈加細密,意義世界也愈加稀薄;政治愈加民主化,社會也愈加分裂對立)?林遠澤提出以儒家禮治思想作為回應現代性弔詭的出路。值得注意的是,哈柏瑪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也批評了世俗化理論,試圖將宗教議題納入對「後世俗」社會的公共言說,藉以消解極端分裂的現狀。

論壇的安排:

(一)先請林遠澤教授演講一小時,論述如何透過社會哲學的批判與重建,在後形上學/後主體性哲學的前提下,面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與權力政治,追求人類真正的本真存在方式,重建一種能解脫病態迷執的生活世界,並從「禮治的團結」做了儒學方面的回應。

(二)請「大乘佛法社會學建構」研究團隊,從佛教的角度,提出回應與討論。

演講與座談全程約三小時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