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對論與方法」系列講會

「對論與方法」系列講會

簡介

J. N. Mohonty嘗言「既存的世界統一性其實並不存在,而只是由對話與溝通所構成」。儘管「對話」和「溝通」似是現代概念,如Jurgen Habermas之所強調,但我們仍能在印度發現其淵源流長的傳統,即「論議」(vāda)。然而,論議必須要有共許的方法以作為雙方溝通的平台。印度的論議最常使用即是包括邏輯(hetuvidya,因明)、知識論(pramāṇavāda)、辯證法(中觀)等哲學分析方法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,這些方法如何在佛教與外教或教內中體現並推動其發展?再者,論議與方法的精神並在佛教後續的發展中展現了不同的多元面貌:藏傳佛教的辯經傳統,漢傳佛教如《廣弘明集》中的護教與三教論辯以及禪門機鋒問答等風格各具的辯論風格,如興福寺與藥師寺中儀式化的日本佛教論議,乃至佛教在當代的情境中面對多元議題、文化、宗教與他者所產生的諸種對話。

循此,本講會分歷史篇和現代篇二階段。目前2023年秋季活動主要鎖定在印度佛教的脈絡,2024年春季則將焦點進一步從印度佛教轉向漢傳佛教,預計2024年秋季將進入現代篇。歷史篇聚焦於佛教如何透過諸多對論以及相關的方法以開展的歷程,例如初期佛教如何面對婆羅門或其他沙門傳統,部派與大乘佛教的興起,中觀派如何面對正理派的質疑與回應,瑜伽行派如何吸納因明與量論的方法、乃至於南傳、漢傳和藏傳的發展過程中,藉由不斷的論議而保有辯證的開放性與多元性。現代篇則在面對現代性與後世俗時代中,對論與方法愈加複雜分化,成為佛教發展不可迴避的新情境:例如,禪修如何面對腦神經科學的檢證,龐大的佛教文獻如何面對數位化和人工智慧的新要求,佛教思想如何面對西方人文社會科學各種方法論的衝擊,如詮釋學、現象學、倫理學(如高齡社會、性別、生態、戰爭、暴力等議題)、社會學、民族誌,在在都不離對論與方法作為展開的主軸。如何從對論到方法,從傳統到現代,挖掘新議題與新發現,整合佛教研究社群,以開創佛教研究的未來,是本系列講會的宗旨所在。

2024秋季
(籌備中)

2024年春季資訊